創業
編輯
三星創始人李秉喆
1930年代大邱的三星商會
三星集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3月1日三星創始人李秉喆在大邱成立「三星商會」。當時的三星商會只有3萬韓圓的資本,主要從事將浦項乾魚和大邱水果出口到中國北方的業務[5]:29[6]:2。對於「三星」這個商會名稱,李秉喆的解釋是「在韓國『三』代表大、多、強,『星』永遠閃耀著純潔的光芒,代表明亮、永恆與不滅,所以選擇『三星』作為商會的名字。」[6]:2
1948年11月,「三星物產會社」在首爾正式成立,三星開始從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貿易,主要業務是將韓國海產品出口到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同時進口鋼材、醫藥品、白糖、縫紉機和化肥等商品。韓戰爆發後,由於戰爭的破壞,三星物產公司宣告破產。1950年12月15日,「三星物產株式會社」在韓國戰時臨時首都釜山成立。1952年1月,三星物產收入已達60億韓圓,淨利潤20億韓圓,走上了快速成長之路。隨著業務範圍的不斷擴大,三星於1954年7月1日將總部遷往漢城。[5]:29[6]:2
發展
編輯
韓戰結束後,韓國政府實施以紡織、麵粉、製糖和水泥為重點的進口替代戰略。從國際貿易中實現原始資本積累的三星開始進入生產領域。1953年11月,「第一製糖」在釜山成立。1956年5月,「第一紡織(英語:Cheil Industries)」在大邱成立。憑藉對進口商品的價格優勢,三星成功地占領了韓國國內糖和毛紡織品市場[5]:29[6]:2。與此同時,通過創立、收購、資本參與等手段,三星將「安國火災」、「韓國輪胎」、「孝星物產」、「勤和物產」、「豐國酒精」、「天日證券」、「東日紡織」、「湖南化肥廠」等企業納為己有[6]:2-3。1956年,三星購買了興業銀行和韓興銀行的巨額股份,成為這兩家銀行的最大股東[5]:29。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三星集團已經初具規模,成為生產、流通、金融一體化的韓國財閥。[5]:29[6]:2
1961年5月16日,朴正熙發動五一六軍事政變後,李秉喆遭冠貪污罪名。他被迫向朴正熙政府交納了8億韓圓,銀行也由政府接收。1962年,李秉喆建立了年產33萬噸尿素的韓國化肥廠。在工程即將竣工的時候,三星被爆以進口白水泥等建築材料為名走私糖精原料(日語:サッカリン密輸事件)。對此事的真實內幕,李秉喆的長子認為是朴正熙事前與李秉喆合謀,支援三星走私。所獲的資金,一部分用於支援朴正熙的下屆總統選舉,一部分用於化肥廠的建設以及三星原始資本的積累。在化肥廠快竣工時,朴正熙故意利用媒體揭發三星走私。最終,李秉喆被迫把三星集團51%的股份捐獻給國家以了結此事。由於此次事件源於人事管理鬆懈,三星從此開始不惜對職員進行降職的嚴格處分,也就有了李秉喆的名言「企業就是人」(為企業創造財富的不是權和錢,而是人)。幾年後,三星開始公開招聘職員,是韓國最早採用這種方式錄用職員的財閥。1965年,李秉喆建立「東邦生命保險公司」(今三星生命保險公司),接管了新世界百貨,成立「東洋廣播」(TBC),並創辦《中央日報》。[5]:29-30[6]:4
韓國三星電子是世界最大的儲式半導體生產商
1968年6月19日,韓國政府發表將電子工業作為出口戰略型產業的8年基本計劃。1969年1月,「三星電子」在這個背景下正式成立。同年12月,三星與日本三洋公司合作成立「三星三洋電機股份公司」,於1974年3月更名為「三星電機」[6]:4-5。1975年,三星物產經韓國政府指定為第一家綜合貿易商社。在韓國政府推動重化工產業戰略期間,三星於1974年建立了三星石油化學公司、三星重工業公司,1977年成立三星綜合建設公司,1978年成立韓國工程公司。不過三星1970年代最大的事業還是電子部門的擴充:1970年成立三星電管公司;1973年成立三星電子零部件工業公司;1974年成立三星半導體公司;1974年12月收購韓國半導體韓方股份;1977年12月收購韓國半導體美方股份,並將其改名為「三星半導體」獨立經營;1980年1月將三星電子與三星半導體合併為三星電子。1984年,三星在眾多韓國財閥中率先引進英特爾等美國企業技術批次生產64K DRAM。通過科技研發,三星逐漸成為該領域的領跑者。1987年,三星電子成功研發出當時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4M DRAM [5]:30-31。1985年,三星成立資料系統公司(今天的三星SDS(英語:Samsung SDS))[7]:150。同年,三星集團首次進入美國《財富》雜誌全球50大企業之列,位居42位[8]:37。
第二次創業
編輯
20世紀80年代初,三星集團已經發展成為擁有30個子公司,125個海外分公司,21個海外現地法人,10.5萬名員工,經營範圍涉及機械、電子、造船、建築、化工、纖維、食品、貿易、金融、保險、零售、醫院、酒店等諸多領域的大型跨國公司。1983年,三星總資產為14,353億韓圓,自有資本3,214億韓圓,負債35,039億韓圓,負債率為567.83%,不僅高於韓國製造業360.3%,也高於韓國50大企業集團454.8%的平均水平。其惡化的整體財務狀況顯示三星已經患上了「大企業病」[6]:4-5。1987年11月,李秉喆去世後,其三子李健熙出任三星第二任會長。1988年3月22日,李健熙在三星50周年慶典上發表要將三星在21世紀到來之前打造成新型國際企業的「二次創業宣言」,並提出「自律經營」、「重視技術」、「尊重員工」的二次創業精神。三星從這一時期開始廢棄了原來各子公司各自使用的三星標識,統一使用集團商業標識[6]:6[9]:55。
1993年6月6日至24日,三星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了200多人的實務進階管理層會議,開始了新經營運動。為提高競爭力,三星將新經營內容分為「質經營」、「資訊化」、「國際化」、「複合化」幾部分,其中質經營是其核心,商品品質、經營品質、人的品質是其三大基礎。為實現資訊化,三星構築了資訊基礎設施,改進產品企劃力,加速內部公司間電子流程系統的整合,並在對電腦、系統、軟體進行大幅提升的同時還進行了超高速通訊網全球性構築、果川與九美兩個資訊網路中心的開館、資訊共享體制的確立、資訊化管理體制的構築等。為實現國際化,三星在世界各地興建生產基地、研發中心和設計中心,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資金、技術、文化、人力等資源提高三星的國際化程度。複合化是指三星通過創造性的設計與開發使其產品能同時用於多個領域,從而提升整體的實用效果和價值。新經營的實踐組織由「新經營實踐委員會」和「新經營實踐事務局」構成,集團內部與之公司各自設立組織進行管理。新經營期間,三星年平均銷售額增長了2倍,年均收益增長了3.8倍,員工收益增長3.1倍,總資產增長1.9倍,海外資產增長3.1倍。[6]:6-8
三星重工造船廠
李健熙掌管三星之後,三星開始參與石油化學和汽車產業,使三星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羅所有行業的「綜合性財閥」,顯示出「李健熙特色」。1988年,李健熙成立三星綜合化學公司,和三星石油化學、第一毛紡,以及現代集團一起實現了從石油分解到石化產品的一條龍式的生產體系。1989年,隨著1986年限制汽車投資的《工業發展法》的實效,三星不顧韓國既有5大汽車公司的反對,從日產引進了內燃機技術,開始生產大型商用汽車,1994年,開始生產小轎車。在事業方面,三星在1990年代開始對內部重複部門進行整頓。1992年,全州造紙公司、朝鮮飯店、新世界百貨陸續從三星集團分離出來,三星電子、三星電管和三星資料系統等相互重複的企業得到了整頓。此外,隨著三星物產聲望逐漸減小,李健熙還對三星物產的設計規劃部門進行了縮減。[5]:32-34
應對亞洲金融危機
編輯
三星電子在菲律賓的一個門店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使韓國經濟遭到重創。三星集團也遭到全域性的損失。相當於三星淨資產3倍的180億美元長期負債,生產管理不善引起的大量產品庫存積壓,擁有過多非核心資源導致每月高達2.13億美元的損失使三星集團瀕臨破產[6]:8。剛剛成立不久的三星汽車徹底垮台,成為三星集團沉重的包袱和三星發展史上的最大敗筆[5]:33。
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三星集團進行了高強度的產業結構調整,將流通、國防、建築、機械、汽車等7大產業部門轉賣給海外公司,將子公司的數量由原來59個減少到45個,並將電子、金融、貿易確定為未來的核心產業。1997年3月,新上任不久的三星電子代表理事尹鍾龍將三星電子的產業結構分為「種子事業」、「苗圃事業」、「果樹事業」三大類,並將經營資源進行戰略性調整。行動通訊系統、Networking、大規模積體電路獲選為「種子事業」。數位電視、可攜式資訊終端裝置、TFT-LCD入選「」苗圃事業。大型彩色電視機、顯示器、筆記本、手機、儲存型半導體則選為「果樹事業」。此外,三星還在保護股人利益的同時進行大量裁員。尹鍾龍復原了三星的「終身僱用制度」,裁員5.4萬人,同時引入大批具有國際從業經歷和開拓創新思想的業內精英,以求改變三星的思考和行為模式。另外,三星還進行了財物清查、評估,將事關存亡的子公司進行保護,清除庫存產品並積極收回其它企業拖欠帳款。通過資產置換等方法使借款額降低了46%,資產負債率降低了70%。到1999年,三星全部清除了各子公司之間的相互擔保金,使旗艦公司進入獨立自主經營時期[6]:8-9。
2000年,三星實現利潤8.3萬億韓圓[5]:35。2003年,三星股票價值總額達到65.8萬億韓圓,相當於當年現代、LG、SK集團三家股票值總額,以及韓國股票交易所市價總額的24.9%[6]:8-9。
亞洲金融危機後的重起飛
編輯
三星日本總部大樓
2004年,三星旗下的三家子公司進入美國《財富》雜誌世界500強行列,其中三星電子排名55,三星生命263,三星物產493[7]:152。2006年,三星超越日本松下電器Panasonic,成為全球第一大液晶電視供貨商,至今仍是世界第一。2009年,三星電子銷售額達到1178億美元,超越惠普,成為全球最大科技公司。其市值達到1102億美元,比英特爾市值高出了8.6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廠商[10]。2011年,三星電子躋身美國《財富雜誌》全球第22大企業[9]:53。2013年,三星智慧型手機的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37.7%,為蘋果的(18.7%)的兩倍,成為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9]:44。2014年5月9日,人力資源服務公司任仕達(Randstad)發布「2014年全球最具吸引力雇主排行榜」,韓國三星電子位居全球第三[11]。
2008年,李健熙因非法資金案辭職,後於2010年復任三星集團會長,並由其長子李在鎔擔任三星電子副社長[9]:53。2010年12月,李在鎔升任社長位置[12]。2012年12月,李在鎔出任三星集團副會長,成為三星集團的實際控制人[9]:57。
2017年第二季度,三星電子銷售額達到158億美元超過英特爾的147.6億美元,成為世界半導體晶片市場新的霸主[13]。同年,三星電子在克服Galaxy Note 7手機電池起火危機後,在Interbrand(英語:Interbrand)全球品牌排行榜中名列第六位,連續第六年進入世界品牌前十強[14]。
2019年7月26日,三星電子旗下三星SDS與越南第二大資訊通訊技術公司CMC Corporation 在河內簽署了一份戰略投資合作協定,三星SDS將入股CMC Corporation25%股權